论爱文集
  • 读者须知
  • 爱与贪婪
    • 人到底想要什么
    • 爱是什么
    • 展开之前的爱情
    • 什么是爱
    • 我是如何爱上你的
    • 我如何爱着你
    • 爱的理由
    • 爱上一个人之后,什么事情不该做?
    • 爱是不加害·抱怨与争吵
    • 爱是不自夸
    • 不要抱怨别人对你的服从
    • 不能拒绝对方的拒绝
    • 爱的回报与不求回报
    • 爱要对应被爱 I
    • 爱要对应被爱 II
    • 爱情的“贪婪”
    • 洗贪循环
    • 贪爱相生
    • 关于“这是真爱吗?”
    • 论真爱无敌
    • 不可伤害之人
    • 如何培养爱的能力
    • 皓首穷经
  • 荣耀原则
    • 荣耀原则
    • 重讲荣耀原则
    • 敬畏与荣耀
    • 如何爱你的敌人
    • 论强大
    • 论虚伪
    • 荣耀原则III
    • 荣耀原则IV
    • 荣耀原则V
    • 答非所问的罪
    • 伤害他人的“防御战”
    • 要憎恶怯懦者
    • 其实我什么也不知道
  • 自我修行
    • 三位一体
    • 人要最终为自己负责
    • 如何判定改变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 达观主义
    • 两个自信
    • 智慧与勇气
    • 知易行难
    • 为什么要爱一切人
    • 喜欢的东西应该要吗?
    • 友善与好人
    • 至善止于弃恶
    • 人的愤怒总是有道理的
    • 如何避免愤怒
    • 爱和愤怒是不是互相背离的
    • 应对负面情绪
    • 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的划分
    • 悲痛的艺术
    • 不要对自己作诗
    • 不要讨厌你讨厌的人
    • 不依感觉行事
    • 尽力而为
    • 强求
    • 谈“安于现状”
    • 无话可说
    • 如何对待偏见
    • 不可爱之人
    • 什么是银子弹及“当心”自己成为银子弹
  • 一些话题
    • 如何选择爱人
    • 如何确认自己对他人的感情呢?
    • 怎样算懂爱
    • 我到底爱不爱ta
    • 作为决定的爱
    • 为什么我们对亲密的人反而更苛刻?
    • 爱情的成本问题
    • 要不要为对方改变
    • 在爱中要不要有“个人的”坚持
    • 爱要“相互”皈依
    • 爱需要基础教育
    • 爱人的鄙视
    • 不要对不懂爱的人说爱
    • 什么时候谈论重大问题
    • 爱上真实的她
    • 爱的赌局
    • 在乎
    • 不后悔的能力
    • 不相忘
    • 放下
    • 你开源,我节流 I
    • 你开源,我节流 II
    • 爱与礼节
    • 破处
    • 为什么爱一定是人生价值的形式
  • 一些例子
    • 一个人如何减轻对方拒绝后的负疚感
    • “爱,但是不想爱了”,怎么办
    • 请让我冷静十分钟
    • 关于“对方有恋人”
    • 被骗了怎么办
    • 太在意对方该怎么办
    • 对方贪你的爱 还要不要爱
    • 如何面对爱人的致命缺陷
    • 如何避免恃爱生骄
    • 不是天使我不爱
    • 梁祝的故事是爱情故事吗?
    • 基于交易的婚姻与基于爱的婚姻
    • 关于“男人在外面找乐子”
    • 性感
    • 不方便
    • 你是个好人,只是我们兴趣不合
    • 她不想和我上床怎么办
    • 希望你对我狠一点
    • 他不爱,我也说不上爱,何去何从
    • 你不理我
    • 我什么都不要
    • 你若不能不哭,我便不能不停下
    • 到底怎样才能让你爽
    • 我只是想要安慰
    • 传染病与绝症
    • 帮忙
    • 礼物问题
    • 我觉得你没有走进我心里
    • 求围观的伤
    • 忍耐的限度
  • 相互关系
    • 你确定你需要的是三观一致?
    • 信任不能成为关系支柱
    • 沟通II
    • 专一 I
    • 专一 II
    • 告白
    • 不成功则成仁的表白
    • 我不喜欢你
    • 怎么对待追求者
    • 如何对待被追求者
    • 关于“告假”
    • 我想删了你
    • 分手与复合
    • 分手 · 恩断义绝 · 善败者常胜
    • 分手与复合 II
    • 分手之后的第一件事
    • 关于分手后联系的问题
    • 他给你气受,你来找我
    • 外人对复合的干预界限
    • 我相信你爱我
    • 劝和不劝离
    • 炮友规矩
    • 灵魂伴侣
  • 其他内容
    • 如何发出爱的召唤
    • 健康的亲子关系
    • 因果论是一个很神秘的领域
    • 这个世界是靠理想主义者撑起来的
    • 如何杀死爱
    • 强者的恶意
    • 关于纯粹基于自利的策略
    • 为什么本群不提倡空白安慰
    • 无理性恐惧与畏惧亲密关系
    • 界线与门槛
    • 不解释
    • 买凶
    • 非屌丝的逆袭
    • 割肉饲虎
    • 赡养问题
    • 为什么爱灾民比爱恋人容易
    • 绝杀计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1. 荣耀原则

论虚伪

即使不是在爱情中,即使是一般的人际交往,“虚伪问题”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虚伪问题的基本形式是:“我不知道他是真心还是假意……”,或者“我觉得他好假……”。这个问题,不用说,是非常致命的。一旦觉得对方虚伪,那么对方所说的那三个字就完全不再可信,你的爱也会失去重大的动力源,所以这个问题不得不严谨的考虑清楚。

首先,【什么是虚伪?】

我们最常见到的会导致人们被指责“虚伪”的案例,常常如:坐怀不乱的男人是不存在的,所以他坐怀不乱,一定是很虚伪;或者“不贪心的人是不存在的,因此他没贪污,他很虚伪”;或者“遇到这种事,人人都会骂人,他没骂,所以他很虚伪”……这种判定法的影响,不用说,【根深蒂固】。这种判定法的基本原理,是人们在心中存有一个“理想真性情人”的模型,凡是不符合这个模型的表现,就被识别为虚伪的证据。

这个模型是什么样的呢?就是一个【肉欲的人】,这个模型人贪婪、自私、多疑、阴险、狡诈、有同情心、明哲保身、中庸……我们的典籍中有大量的这位理想人的描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性本恶”、“饮食男女”、“无毒不丈夫”(虽然这句是误传,不过误传恰好体现了人们的想法),你不符合这个模型,你必定是虚伪的。即使你的行为是美德的典范也罢,你也是虚伪的。于是你说那三个字,一定是不可信的。

按照这个判断法,人们往往要遇到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真人不可爱】。你遇到了一个完全符合这个模型的“真性情人”,但是他却往往令你无法忍受,因为这个模型描述的,实在不是一个良人,发现了吗?它造成了一个永久的纠结:坏人很坏,但是“真实”;好人很好,但是“虚伪”。当有人对你温柔体贴,自我克制,负重以爱,你反而觉得他不真实;有人对你呼来喝去,不爽就骂,不合则打,你反而觉得他真实。如果是这样,那么“寻找真爱”岂不是一种自戕?

认同这个“虚伪判定法”的直接逻辑后果,就是你的真爱会带有血色。注意:我没说这个方法不能成立,我只是说,认同这个方法成立,会给你带来这种纠结——你无法承受“太幸福”的被爱,一旦美好得超过你的想象,你就想转身逃跑,这是一种多么深的诅咒……“你不可能有那么好,世上没有这么好的人”、“你真虚伪”——一箭穿心。你也许觉得这很夸张,但是如果你认同上面那个虚伪判定法,那么这个结果就是上了引信的炸弹,只是在等待条件触发罢了。

举例来说,女人劈腿了,男人因为深爱,装作不知道,女人知道了这个“装”,她就很可能觉得“虚伪”。“世界上不可能有能忍受这个的男人”,“所以你很虚伪”,看见了吗?她的逻辑,就是那个“理想人虚伪判断法”。这一方法的根本问题在于:爱人,恰恰不是那个理想人。按照那个理想人,去套爱人,你几乎只会得到一种结果,就是深爱你的人是虚伪的——他被伤害了,却不生你的气;被你欺骗了,却不责怪你;被你辜负了,却不对你失望;被你抛弃了,却仍然祝福,他【完完全全的不正常】,而你却要因此抛弃他。你手持这样的标准,还如何寻找爱你的人呢?u r unloveable.也就是说,持有“理想人虚伪判定法”,即是自绝于爱。如果你认定坐怀不乱的人就是虚伪的,那么你已经离于爱的可能;如果你认定能贪不贪的人是虚伪的,你已经离于爱得可能。

你要回避这个诅咒,你【必须】改换别的判定法——【必须】;【内心有贪婪的欲望而能自我克制】,必须要排除到你的“虚伪”的概念之外——【必须】;【存天理,灭人欲】,必须被排除到你的“虚伪”的概念之外——【必须】。

要正视的一个事实是:“理想人虚伪判定法”已经随着周围人不自觉地使用,被深深地刻在你的意识深处了。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这种本能的感受:唱高调的人必定是虚伪的、“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必定是虚伪的”,就算你不说出来,你心里这个“膝跳反应”几乎是难以避免的。铜山东崩,洛钟西应,那么,每次产生虚伪感的时候,你都要警惕。当你感到对方虚伪的时候,你都要默默的检查自己是不是在不自觉地用了“理想人判定法”,【为了你自己好】。

那么,什么才是虚伪呢?虚伪,是真诚的背面。

既然,我们不能简单的把“理想人的反应”当做“真实反应”,那么,什么样的反应我们可以当做是“真实反应”?【自在的反应,即为真实的反应】。自在,就是未受威胁的状态,未受强迫或者未面对被强迫的风险的状态。如“背后”、“私下”、“暗地”;比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比如“酒后”;比如“梦讫”……一个人在自由不受威胁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反应,可以认定为真实的反应,受威胁程度越小,这个反应越真实。如果他在当事人面前如此,在当事人背后也如此,那么无论他的选择如何看起来高尚得难以置信,那也是真的高尚,那就是【真实的】。不能以“高尚的可置信度”来判断真实性,要以“自由的受威胁度”来判断真实性。在完全自由的前提下表现出来的一切反应,都是真实的。

那么,这里我们和【爱是服从的志愿】接上了,【爱是服从的志愿】有另一个表述方式,即【爱是增进自由】,服从,本身就是【增进自由的根本方式】。那么,如果你完全奉行【爱是服从的志愿】,你就自动的【最大化了对方的自由】。因为【自由具有不可兑换性】,所以【增进自由】本身就意味着【不减损对方已有的自由,然后通过服从增加她的自由】。也就是说,你如果切实的奉行不误,对方如果确信无疑,那么对方在你面前和在你背后,这两个状态的自由程度是相近的,甚至是一样的。于是,【对方的一切反应,都可以当做是真实的】,你可以免于猜测,你可以轻松地做到【不解读】。记得吗?【爱是不解读对方的意思】。

换句话说,如果你害怕对方虚伪,与其去根据理想人模型进行猜测和妄断,不如不要威胁对方自由表达的勇气。不要让对方觉得你不能承受真相;不要因为对方呈现任何真相而惩罚对方;不要因为对方说“我对你没感觉”而表现受伤;不要因为对方说“其实我对你不是爱”而表现愤怒。【不减损对方的自由,表达的自由】,【你没有虚伪的必要,因此你一定是真实的】。keep it real.

线程讲述的部分完了,有问题可以问。

谈话者A:怎样保证对方觉得你给予了他自由不虚伪呢?万一他觉得你做出这个姿态不是真的呢?

你自己觉得是真的吗?你自己怎么知道是不是真的?

谈话者A:额,我觉得是真的,但是不知对方是否相信我的真。

你怎么知道自己是真的?

谈话者A:额,就是我真的可以接受对方真实的反应。

你凭什么这么说?

谈话者A:靠设想吧……

这个,其实我之前有说过,靠【如常】。举个例子来说:你本来约她看电影,那么,你不要拉长脸,然后她说了她自己也觉得会让你不高兴的话——她是鼓足勇气才说的,不要取消计划。

谈话者A:除非真发生,否则确实难以知道。

当然,她说的话你需要往心里去,但是,对她的态度不可以变冷。如果正常的话,还应该变更热烈,这样,她便知道你是真的可以给她真实表达的自由。你有痛苦,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没必要刻意隐瞒,但是并不因此恨她,并不因此惩罚她,她懂得分辨的。既看得到你的痛苦,又看得到你的承担,还能看得到你的超越。

谈话者A:这要发生一次才知道嘛,不过这种事大约早晚会发生。

这样的事情,经过几次,就能建立对你的信心——【你能承受真实的她】的信心。她有这个信心,她便相信她是自在的。

谈话者A:但是若有一次没控制住……

她就处在自由未受威胁的自觉中啊,是的。

谈话者A:估计前功尽弃。

一次没控制住,就会有损害。但是她爱你的话,必定还会给你机会。

谈话者A:嗯,简直是修行。

记得吗?互相真爱,这是无敌的。这个限制实际上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不是别人强加的。只要你取消你的选择,你就可以不顾忌。那么实际上并不是别人威胁了你,是你自己约束了你自己。同样的还有法律,你接受了那个法律体系,所以你才受到那个限制;如果你视法律如无物,你就不受限制。领导不受逢迎就不让你升职,这个却不随你接受与否而改变,你不接受,你不逢迎他也不能升职。

一次整理:心软小机械 二次整理:花生和尚 三次整理:贝贝

Previous论强大Next荣耀原则III

Last updated 6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