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难
我不认为有知易行难这回事。行难是知得不够,这是知易行难的本质。人喜欢诈以为知,还喜欢故意把知道的忘记,这样就可以不行。
谈话者A:【行难是知得不够 】,如何证实知得够不够?行动上没有反映出就代表知得不够吗?
比如吧,你想减肥。你“知道”肥胖的后果,但是你老动不起来,这算最典型的知易行难了吧。哪天心脏病发了,你动了。心脏病发起了什么作用?其实只是让你知更深、更明白、更真切,逼着你不能无视。有人在心脏病发了之后还是可以不动,比如呻吟着说:哎呀呀,我已经错过了锻炼的时机了呀,现在已经不能承受锻炼了呀。那么再爆发几次,在鬼门关上转悠几回,打掉任何视而不见,他也动起来了。再难动,有再多困难,他也能忍住了。什么改变了?【知】而已。行之难,唯在知之不彻。
我之前曾经说过,所谓勇敢,本质上不过是【怯于怯懦】。唯有怯于怯懦的勇敢,才同莽撞有本质的区别。
谈话者A:害怕做一个胆小的人?
何为怯于怯懦?因为对怯懦的后果看的极其的真切,以至于知道怯懦本身可能比死亡更值得回避。对着机枪冷静的冲锋要比背着机枪盲目的逃跑更安全。他知得足够透彻,他会发现另一个选择才叫他妈的难。实际上我是在若干选择内选择了真正容易的那个,任何第二个,都根本不能选。我所行者,在根本上是最易的那个,已经不可能更容易了,还要如何“行难”?
人是“行易”的动物,不是吗?人的任何行为,在本质上都是也只能是按照自己所知的而选择的最易版本。仔细回忆一下你选择的“艰难”,譬如刻苦读书也罢,坚持运动也罢,实际上你选的都并不是真正最难的东西,不是吗?并且,那些在你眼里都是【别无选择】的。所以,凡事要想深想透,要对理性建立信念,足以穿透自欺欺人的信念,那么知易行难自然就成云烟了。因为知易行难,只有在自欺欺人的帮助下才能得以实现。嘴上说:是呀是呀是这个道理呀,在手上做时却照着相反的路去做,那无非是没有真切的看到那会把自己搞死。
人很不幸,就是人类从设计角度来说,必须被设计为保守主义的。也就是任何新的行为模式,在被【确切的体验】,【证明】确实有【丰厚的】收益之前,无论你是否愿意,你的本能都会要抗拒它。毕竟,一个总是不见兔子就撒鹰家伙非常容易饿死。但是这在现代对理性工具极度依赖的人类造成了很深的妨碍。那件事情不发生在你身上,那个收益不被装进口袋里,你就总是“知易行难”。
不到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不真正撞在南墙上,你就【行不起来】,其实原因是你还【没知】。你缺一样最后的知识——南墙给你的一记耳光。知易行难,一定是因为无知。
一次整理:沫沫 二次整理:花生和尚 三次整理:花生和尚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