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爱,我也说不上爱,何去何从
【他不爱,我也说不上爱,何去何从】这是这个线程的题目。
人的生存的一个基本形态是这样的:先收入,然后再产出,然后再将产出换成收入,然后再产出。就好像一个公司一样,个人要生存,基本上就是这样一种持续经营,一左、一右,反复循环。现在的问题是:你是【为了产出而收入】,还是【为了收入而产出】?翻译成我们现在语境下的问题,就是,你【爱人是为了爱自己】,还是【爱自己是为了爱人】?如果是前者,那么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是无解的,换人也没用。倒不是说从道德上自私什么的——自私从来不是一个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而是从技术上逻辑上会有太多无法解决的困难。他对你不好,你固然纠结,他对你好又怎样?会好一辈子吗?就算会,你自己能【配得上】那种可以对别人好一辈子的人吗?会有多少人跟你争?你能保证【永远】胜得过她们【所有】人吗?他是在两个好坏参半的人中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而你又何尝不是?只不过他举棋不定的,是两个正在眼前的人;而你举棋不定的,是一个眼前的和一个可能的未来的。甚至他尚算得上有根有据,“我应不应该放弃”实际上也仍然是“我应该选谁”。那么你应该选谁呢?答案是,你抱着这是一个【选择题】的思路,那么选谁都是【一样的失败】。差别只是在失败会在一年内到来,还是十年后到来而已,只是早或者晚。因为仅仅这个“良禽择木而栖”的态度,就足以将一个人【变成恶人】。选了谁,谁都会变恶。他在一开始有多好也罢,只是能撑久点罢了。
谈话者A:我们不妨等等看。
不用等,问题是独立于人的,我只管把这个问题说完。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了第一个阶段性的结论:【他不爱,我也不爱】这不是一个“要不要选他”的选择题。这个题面,并不只有“选择继续还是不继续”这一种解法。你如果把这理解成为一个选择题,那么你首先就搞错题型了,选什么都是错的。【他不爱,我也不爱】,这道题目真正的完整形态是:【他不爱,我也不爱,我如何爱他】,如何以无爱之身,去爱另一个无爱之身。这才是这个题目的真正问法。
谈话者A:嗯。
不必去问要不要爱,永远都没必要问这个问题,因为答案是必定的,【当然要】。这根本是个单选题,因为爱人的人受祝福。如果你真的贪婪,你应该明白的第一个要点就是:真正带来最大利益的,恰恰是去爱别人。
世人皆贪爱,你能爱人,你就真正的握有可以交换的财富。这是一个永远的【卖方市场】。你手里有爱,你能爱,那么就自然有人来乞求和追索,因为世人皆【缺爱】。明白了吗?这是一种最赤裸的供求关系。你有,他们没有,于是你值钱,够赤裸了吗?你要他们怎样,他们就得照办,他们没有选择余地,因为他们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寻找到这个。他们威胁说要换一家,那么换好了,谁怕谁?:)我是一个输出者,我怎么会担心没有接收者?世界上和你一样会权衡和选择的人多了去了,他们在找谁?是在【找你】,还是【找我】?他们是在找另一个会权衡和选择的人,还是在找一个并不权衡和选择的人?“找到”前一种又怎么样呢?不停地权衡和选择的人,接受了你,在逻辑上只有一种原因:他找不到更好的了。
换句话说,他必定是个失败者了。要么他找不到更好的,要么他无力再找,两种情况,他都是一个失败者。只有他败了,他才会“选”你,反之亦然。换句话说,这种思路从开始就只能有一种稳定的解:俩loser。为什么在爱与不爱之间永远应该选择爱?因为爱是需要长期艰苦的练习的,抱着“找到一个最合适的,然后去爱他,别人我都不爱”这个思路的人,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缺乏练习】。一门如此复杂而深奥的技艺,你却打算“一次成功”,这叫做脑筋有病。一门【越强越好】的、【至关重要】的技艺,你却【拒绝练习的机会】,这叫做【愚蠢】。
因此,无论题面——他是一个XXXXXXX样的人——是什么,后面接的都不可以是“我要不要爱他”,而只能是“我应该如何去爱”。【前者蠢得无以复加】,即使从自私自利的角度来说,从纯然功利、毫无信念的角度来说,都【蠢得无以复加】。你到底是想要自己过得好,还是想过得糟啊?去谈“要不要爱”,这简直是嫌自己活得不够惨,嫌自己本钱还不够薄。
现在我们回到本题上来,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正确形式:【如何以无爱之身,去爱无爱之人】?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面临的关口是,你需要先明白爱是什么。
爱是不是意味着全心奉献?意味着什么都是被爱的人的了?意味着不可以再对别的人好,不能再跟别人交往?意味着从一而终?当然不是啊,这多么显然啊。你病了,我资助给你一百块去看病,这就是爱你了。你要说我没有把全副身家都给你,所以不算爱你,那你去死吧。你在犹豫是该选我这个100块,还是该选人家的“全副身家但是要从一而终”,那么你犹豫好了,这是【你的事】。我只管按照我能做到的程度爱你,我不管【你的事】。
爱不考虑回报,因此爱是很简单的。在不考虑回报的前提下,你实在没有必要纠结他是不是会选你。你需要考虑的是,【即使】在他【不选你】,【不给你任何回报】的前提下,你能付出多少。答案如果是“零”,那么你应该感到恐惧。一个别人不给回报,就什么都不能给别人的人,在逻辑上必然是【一无所有】的,这个需要解释吗?这是简单的数学。没有收入,就无法维持任何支出,你说你账面是多少,【零资产】。不管你手里有多少,只要你说出来的是【不能】——【不能做到】的【不能】。你“富甲天下”,你也是【不能】。
谈话者A:转过弯来了。
你可以伪装成“不愿”,但是你【事实上】是【没有能力】去“愿意”,仍然是【不能】。在别人的看法里,别人只能当成你【什么都没有】。这就好像一个人说我有一个亿在家放着,但是你还不起昨天的豆浆钱,你说这“一亿”何在?纯从策略来说,如果你要在战术上站到“交易中的有利位置”——也就是在一个卖方市场中成为“卖家”——你最佳的策略无疑是证明你的产出能力。你的最佳策略,恰恰是【去爱】,去【竭尽全力的爱】,那会给你最佳的竞争地位。他如果真的在选,他还能选谁?等到你真的站到那个位置了,问题就变成了:你凭什么要选他?这是【卖方市场】,这个游戏的基本规则是【【卖家】选择【买家】】!所以,【请先证明你能爱】,请先证明【你在爱】。
谈话者A:how to prove?
通过【爱】啊。
谈话者A:明白了。就是必须有这个心,然后再用行动表明,去做。
是的,不必担心没有回报。最最起码,你积累下来的名声,已经会给你回报。
谈话者A:但是有一点,这样的爱是封闭的,比如我对他,就只是他感觉得到。若是他不懂爱——爱是需要受体的吧——名声给谁看?
具体来说,什么是爱,在什么具体条件下怎么去爱,这个题目就非常的艰深复杂了。但是一般来说,走到这个逻辑节点上,你凭借自己的基本常识,也已经可以看到有很多可做的事情了。
走到这一步,作为刚开始接触爱的思考的人来说,最实际的选择是:先把自己觉得明显可做的做着,然后积极的思考还有什么可做。对于会问这个问题的人来说,答案就是这个了。至于思考的方法,最基本的一种就是多到本群参与讨论。
一次整理:小法师 二次整理:花生和尚 三次整理:小鬼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