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自己作诗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对待自己的感受,越精确越好,不要用文艺方式表达。喜欢,不喜欢!喜欢的是什么,不喜欢的是什么,ABCD。不要作诗。因为诗有美感,很容易让你觉得你的感受是OK的,是好的,是正确的。纳粹的想法作起诗来也是气势磅礴的。当心自我诱导。
【不要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自我认知】。这是一种坑爹的习惯。连环杀手也能作美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诗。肢解活人他也能写得很 high。于是他很容易觉得这就是对的。
【诗意】很重要,但是【诗】这东西是很糟糕的。我喜欢的是写物种起源这样的东西可以写出诗意,但是我讨厌直接写诗的家伙。诗歌是一切恶最有力的武器,作诗的人全都是傲慢的,诗的形式都是在自居真理。
诗歌的第一个特征是什么?它不寻求肯定或者质疑,它寻求的是纯粹的【共鸣】,【共鸣】可以,【寻求共鸣】是个什么意思?诗这东西,写出来就不是用来跟人说话的,是【对人训话】的。我说,你听,shut up!
《永恒的心》 汪国真 (略)
《人心》 汪国真 (略)
《默默的情怀》 汪国真 (略)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汪国真 (略)
《背影》 汪国真 (略)
《热爱生命》 汪国真 (略)
《回答》 北岛 (略)
你看看,仔细品品。这是不是一副真理腔?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这个够经典了吧。但是这是啥?你要真想想,这属于欠抽。这首诗表达的心态欠抽,表达的形式更欠抽。这是拿来谴责他人,而且以美来强化谴责!要诉诸对方的内疚心来操纵对方!就顾着自己爽了。
美又怎么样?我对这种人憎恶到说不出。这种诗写来,即使是对着虚拟的情人,也是【极恶】。诗中存在着天然的不公平,诗人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他所抒情的直接对象,都是【拒绝对话】的,他是要把自己的意念加上【美感的重量】直接抛向一切受众,像丢出个沙袋一样让对方接着,扛着。
要说我的观点有得修正,其实也算是有,但是修正的余地不大。严格说,我不喜欢的是抒情。咏物诗挺好,但是“借景抒情”就很无语;要是仅仅“借景抒情”也很好,偏偏要拿来印上课本;印上课本也罢了,偏偏要强调这是一种“伟大的阶级感情”。
我的观点要说有修正,可以再精确的表达为:有意写给别人看的诗是很坏的。李白喝个酒,哗哗写首诗,那是写来在场的人玩的,不是拿来鼓动他人崇拜他或者赞同他的,人家没想着要印到教科书上教育全民族。席慕容那篇,显然是【倾诉】,你拿诗这种不具有交谈功能的东西去进行“交谈”,说完了,对方说什么?对方没话说。席慕容那首诗拿来当情诗写给对方了,对方怎么往下接?貌似只剩下跪地求饶了吧。
自从人们发现美可以经由感情达成影响以后,艺术就分为了两类:一类是为了美,一类以美为手段。人自然的崇拜美,这是本能。所以读者会很轻易的倾向于接受诗人的立场。所以我再三强调,不要对自己作诗,不要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要精确,要定性定量,要能用来自己跟自己【沟通】。否则,你无异于在对自己【宣布结论】。
诗是【结论性】的!多对自己【宣判】两遍,你会直接当作【事实】!这是一个【结论】,一个拒绝讨论的【结论】。除了拒绝和他人讨论,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拒绝和自己讨论】,这个姿态是一个【真理性】的姿态。做成了诗,你就基本不会改口也不会怀疑了,那还搞毛啊,死球了就。凡是觉得什么都有结论,而且都提不出问题来了的人,他的结论基本上个个都欠锤炼。一锤下去,分崩离析。
一次整理:萨颀 二次整理:花生和尚 三次整理: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