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讲荣耀原则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荣耀原则的具体表述如下:
首先,【荣耀原则是什么】——在一切理解的歧义中,尽可能选择令对方享有荣耀者。
我举个例子,比如在双方辩论中,有一方引错了一个例子,在另一方看来,有若干种解释:
A)对方是个白痴。
B)对方不是白痴,对方只是一时失察。
这是两种典型的解释,B就是荣耀原则指向的选择。但是我们有很多人会很容易冒出“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还是回去多读点书再来(暗示读书少)”。冒出这种话,双方的关系就完蛋了,事实上,讨论也完蛋了。并且还确立了一个非常糟糕的结果:即使双方都不将这当作冒犯,要想继续讨论,双方的成本也必然要大幅上升。出言要高度谨慎,要加上无数的解释和限定词,光说“这在逻辑上是完备的”还不够,还要说“什么是逻辑”、“什么是完备”、“什么是逻辑上完备”。
当你有了任何歧义,对方如果无视荣耀原则,就会采用“荒谬版”,而不是运用他自己的智慧去帮你补全。既然他没有补全,就只好你补全,以便使讨论继续。反之亦然的话,双方的对话会充满挫折感。渐渐的,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对方不是傻瓜,对方完全可以替你补全,对方只是【不愿合作】。【讨论必须是合作】,【必须】。讨论本身,必须是双方【合作】寻找真理,我们只是【扮演】控辩双方。在彼此坚定的立场下,各自竭尽所能,以便让真理显现。但是,这是【合作】关系,【你】不够强,就不能让【我们】足够深入。所以你失手,我【应该】要为你补救。这是讨论者的义务,是责任,是一旦加入讨论,就在事实上天然的默认承担的,讨论是为了寻求真理,不是为了寻求个人胜利,所以这才叫【讨论】。
你也自称是寻求真理而来,以寻求真理为名和我合作,来做这场讨论,但是你却在合作的名义下,【拒绝合作】,这是一种欺骗。因此,就我个人而言,只要我发现对方并不是傻瓜,完全可以补救我的失手,不但不补救,反而“乘胜追击”,对我的话做故意的、最有有利于他的论点的歪曲,而不是往对他最不利的论点的方向歪曲,我就会断然的离场,因为这没有意义。我寻求的是合作,那必须要求一丝不苟的遵循荣耀原则。只要我的话能说通,你要优先考虑我的话说通对你的观点有何冲击。
反之亦然,如果你的话能说通,我也一样要优先考虑它成立的可能性,而不是它不成立的可能性。要严格的依照逻辑行事,永远不可以先削弱敌人,再战胜敌人,这是没有价值的。
要先加强敌人,然后再战胜敌人,【拒绝占有任何不公平的优势】。这就是最基本的荣耀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以下行为自动的被排除:
1)猜测对方居心叵测。
因为这一点是永远无法【证明】的,因此永远是主观判断。根据荣耀原则——【在一切理解的歧义中,尽可能选择令对方享有荣耀者】,这一判断就至少没有【尽到最大可能】。【对方可能是善意的】,那么就要以【对方是善意的】来继续。这个可能既然不可能由你个人主观排除,因此永远不可以直接【怀疑】对方居心叵测。
但是,你可以【询问】,“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是傻瓜?或者不懂语文?”你可以问,对方说“我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违背荣耀原则的就是【对方】,你也没有必要再继续,因为不遵循荣耀原则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为什么说对方一旦肯定就肯定违背了荣耀原则呢?因为对方的证据也永远都【不可能】充分。既然他不可能根据一两次失误来合乎逻辑的断言你肯定没学过语文,那么他下这种断言, 他也没有穷尽【善意的可能】,因此他也违背了荣耀原则。
严格的遵循荣耀原则,可以确保你所进行的一切交谈,都自然的是讨论,都自然的能保持良好的关系,不好者可以转好,好者可以转优。违背荣耀原则,哪怕只有轻微的一点,好的关系也会变差,差的关系会变成仇敌。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讨论问题”的原则,事实上,人类的一切沟通,在广义上讲,全部属于“讨论问题”。
我举个很极端的例子:女生在床上说,换后入吧。对方要是违背荣耀原则,都可以脑补成,这是嫌我太小么?!这关键的【一脑补】,跨越了荣耀原则的红线。而这大多数人都并不认为是一个“讨论”,不是吗?现在我们来说另一个方向,遵从荣耀原则,是否意味【无视一切对对方不利的证据】呢?荣耀原则的原文是怎么说的?【在一切理解的歧义中,尽可能选择令对方享有荣耀者】。【尽可能】,当有了明确的证据,足以引起【合理的怀疑】的时候,你有权去【问】,不利的证据通过不同的理解可能会变成有利的证据。
注意,是可以有权摆出你的疑虑,【要求解释】。而不是直接的认为这些证据已经足够,以此为证据【判定】对方是如何如何。比如,我可以【怀疑】你语文没有学好,然后举出你若干病句来请你解释。基于荣耀原则,你可以拒绝解释,但是不可以认为我是“无理取闹”。而我基于荣耀原则,也不能将你的“拒绝解释”理解为“心里有鬼”——因为我不能排除你“临时有事的可能性”,但是我可以停止继续。
谈话者A:荣耀原则要求有问有答么?
而根据荣耀原则,你也不能将我的停止继续理解为“我藐视你”,因为你也不能排除我“临时有事的可能性”,这件事完全可以【善终】,看见了吗?即使的确遇到双方学力不等,无法有效对话的情况,如果双方都遵从荣耀原则,这一讨论就会于关系无损。遇到对方不回答的话,就没办法了,是没办法。但是遵从荣耀原则,这【没关系】,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无可责怪的】。
不遵从荣耀原则的讨论会变成什么样呢?就是自己正在兴头上,对方就不可以因为任何原因不回答。只要不回答,就是心虚,就是认输,就是有鬼。一旦这样做,这场讨论就变成了【非荣耀的】。他丝毫不考虑更为荣耀对方的可能性——对方可能有事,对方可能觉得你太低级不值得回答,也就不再是讨论了。你可以把好的讨论和坏的争斗任意寻找例子来分析,你可以看到那【关键的转折】。
谈话者A:像个男人一样来战斗吧。
这在意念上类似于胡一刀和苗人凤的决斗,我跟你要决一生死,但是你有大仇未报,恐会分心,所以我先去替你报仇,解了你的后顾之忧再来跟你继续。你剑招学得有缺陷,但不是我看出来的,是我妻子看出来的,所以这一招我便拒绝利用。你伤了我,剑上有毒,但是以你的人品,我仍旧依从“这必定是另有原因”的可能,一样可以托妻献子。这样的互动,就是遵循荣耀原则的。即使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也必定可以造就超越私利的价值。
不遵循荣耀原则的人,一辈子也练不到什么真正的功夫,根本不配和我做敌人。我对之以暴力,直接用我能做到的暴力和诡计,直接回避、驱逐、甚而消灭这种不配做敌人的害兽;遵循荣耀原则的敌人,我必定爱之如己,因为那本来就只是【扮演敌人的朋友】。人家是拿命来奉陪,这是极大的成全,这需要感激,而不是仇恨。人家对你有最高的认真,有敬畏,有努力,而且有实在的帮助。
谈话者A:那如何能排除对方是因为不知道这个原则而不遵守的呢?
无论何种程度和性质,这“敌对”只是一场认真上演的戏而已,对方知道或者不知道,这不重要。即使他是无意间违背荣耀原则,也只能“罪减一等”,从【故意浪费我的时间罪】改成【过失浪费我的时间罪】。原来我可能会处以【以牙还牙】,给你造成直接损失,因为你是过失,我可能会处以【停止对话】,这中间还有一等处理,就是【不再给你机会开启谈话】。
【你似乎对荣耀原则茫然无知】 :【提醒你荣耀原则的存在】
【你知道了荣耀原则,但是当前无法习惯】:【不加提醒,直接终止当前对话(但是这种情况以后会给机会)】
【你明知荣耀原则存在,而主动选择无视】:【终止当前对话,并不再开启任何新对话】
【你明知荣耀原则存在,但是利用来做陷阱,用来实施对我的伤害】:【终止当前对话,并实施现实报复】
你不受荣耀原则,那么我就有多快能杀掉你,就多快杀掉你。克制、恭谨、敬畏,都是仅仅适用于守荣耀原则的对手的,对不守的人不适用。
谈话者A:这样变的好残忍,遵守荣耀原则的人是少数,有大批的人要被杀掉。
你说的杀,和我说的“杀”,不是一个概念。因为我们是在群里,所以我说的“杀”,是指“杀线程”,指“踢出群”,杀死你的【作为讨论者的身份】。在现实角度,你需要考虑【人道主义原则】 。
你践踏荣耀原则是无意的,那么怎么也只会落在第二类,不懂荣耀原则的人,基本上全会经由第一类,落到第二类。而凡是落到第三类的,我可以很简单的对你说:在本群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他们肯定明确的违背了群规的第一条:尊重原则。
这其实就是本群的讨论气氛的根本决定因素:我彻底的贯彻了荣耀原则,你能守住荣耀原则,怎么反驳我都不要紧,守不住,溜须拍马也没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本群的所有新人进来之后,都会立刻收到这段话:
“欢迎新人。新人请读群规(群论坛置顶贴)请戴上性别花,保持尊重,无不可谈(群聊精华在群共享区)”
这就是第一道荣耀原则的试炼,有的人心想:哇,这里的管理员真喜欢摆威风。他的行动就会体现出来,典型的例子就是忽视这条提示,不看群规。我们一看,就能看见他的名字或者字体不合格,或者一开口就自报家门,那是明确的没看群规的证据,就这一条,就已经是【死罪】。
【荣耀原则】有双重性,对你自己来说,可以是信条,而在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筛选的工具】。
谈话者A:处理的过分了,算不算是违背荣耀原则?
你不可能对别人真正的“处理过分”,比如我现在毫无理由对你破口大骂,这看起来很“过分”。但是“分”是什么?这个“分”如果是指公共行为规范,那么这个“分”是被造出来的。我从未声言过我会依照“公共道德规范”,或者“一般标准”,这是你自己脑补出来的。而如果“分”是指天道,指自然法,那么我对你破口大骂,我自然要以承受你的敌意为代价,这是公平交易。我能做到的,全都是自然允许我做的。
我的自由是绝对的,我根本不可能过这个“分”——我没能力做自然让我没有能力做的事情,比如“大骂你而不冒被你憎恨的风险”。但是呢,这话题涉及到自由这个概念了,那差不多可以另外写一本书。
比如说:对方只是无意中触犯荣耀原则,但是你自己当成他是故意来处理,这是一个错误,但是这自动的由对方惩罚。这分为两种可能:
第一,你主观上的确认定对方是故意的,在客观上看,你【弄错了】,那么弄错自然要付出代价,你不可能永不犯错,任何行为,你都要自然的承担后果。坦然的承担后果就行了,你用不着害怕犯错,注意,这特指【诚实的错误】。
第二,你主观上的确知道对方是无意的,但是你还是超等处罚。或者你明知不能排除“对方是无意的”的可能性,仍然不加确定,超等处罚,那么你的确是违背了荣耀原则。
事实上,这本身是违背荣耀原则的基本形式,违背荣耀原则,几乎本质上都是【将对方的无意当成故意】。那么,你自然的会发现,什么样的关头,你需要进行对荣耀原则的审查呢?恰恰是你“怀疑对方是故意的”的时候。发现这个迹象,你需要去做更细致的测量,这项测量技术本身是一种艺术,因为它有严重的“测不准效应”。直接询问,往往会改变答案本身。如何在不影响答案的真实性的前提下检查对方是不是故意的,这门艺术就需要你自己慢慢的摸索了。
谈话者A: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可以言传,但是那足以另写一本书——《谈话的艺术》,非几十万字的篇幅不能入门。
谈话者A: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违背荣耀原则,而别人认为我违背了,我该怎么办呢?
自我反省呗,或者要求探讨荣耀原则。这两种反应,都不至于伤害到关系,这并不是坏结果。会造成坏结果的,是【直接质疑对方无故入你以罪】,【指责对方不公正】,尤其是,在没有检查对方的证据【之前】,【指责对方入你以罪】。
谈话者A:对方的证据如果是牵强附会的呢?
你没检查,你怎么知道?没有检查,直接反击,这【本身违背荣耀原则】。你检查了绝对对方的证据在你看来荒谬,根据荣耀原则,你只能保持恭敬的沉默,因为你不能排除你【尚未具有理解对方的能力的可能】。
谈话者A:那很多讨论就没办法进行了。
不,是截止到那里,这【仍然是讨论】,再往前迈一步,则讨论和讨论者关系会一起失败。讨论者关系仍在,则讨论仍然可能,这事实上意味着【还有很多讨论可以做】,而不是【很多讨论不能进行】。
如果不遵守荣耀原则,则【当前的讨论要失败】,并且要失去【一切其它讨论的机会】,而你以为本来可以做的“很多讨论”根本就丝毫不曾存在可能性。因为荣耀原则而结束的讨论,本身不应视为【损失】,而应该视为【及时止损】【止步于亏损的先兆】。
这从任何角度上看,都是良性的,是一个不但可以接受,甚至可以高兴的结果,对于这个结果不满足,本身是危险的,亏得倾家荡产的那些人,正是因为同一理由,那是因为【贪】。
为什么我如此强调荣耀原则?因为荣耀原则,本身正是【爱的实践性指南】,它正是【恒久忍耐而有恩慈】。【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永远忍耐,永远相信,永远期盼】,正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正是【不做可耻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凡事包容】。
要彻底的奉行荣耀原则,恰恰必须要将上述的守则全部奉行。荣耀原则,只是它的结果,【服从的志愿】是爱的本质。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是爱的守则,而“奉行荣耀原则”的表象得以呈现,则是爱的形态和外观。
谈话者A:怀疑对方说的是错的,违背荣耀原则么?
【怀疑】不是错,【认定】是错。怀疑对方就可以让对方自证清白,也可以不要求对方自证清白,自己离席,不出恶声,这谈不上“要求对方自证清白”。我有疑点,就摆出来给你看,我未下结论,以疑问的方式呈现,这是相信你是公平的、勇敢的、宽容的、诚实的——【这是荣耀你】。
从讨论原则来说,事实上荣耀原则有个理论基础,这个结论是可以用数学证明的——【两个完全诚实而坦率的人,必定能达成共识】,而臆测对方的动机(注意,除了对方的主动承认,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证明这一点)这是绝对的【不诚实】,因为你明知这在逻辑上没有可能,而又故意违背这个逻辑,那么你就打破了你的诚实,看明白了吗?
因此,你就不能得到【必定能达成共识】的结果,但是【由于荣耀原则仅仅只限制了这一个不诚实】,因此,荣耀原则【不能保证】【双方一定能达成共识】,但是,荣耀原则可以保证一个较弱的结果,那就是【双方一定能达成妥协】【能停止和减弱敌对】的【妥协】。这已经是一个重大的保证。
两个没有荣耀的敌人,如果不能互相回避,则必定只能至少一方消灭为斗争结局。很简单:他投降,你信吗?他宽恕,你信吗?
谈话者A:不信。
凭什么是你辞职?凭什么是你弃权?凭什么是你要净身出户?你未必会选择【回避】。
一次整理:气沉丹田 二次整理:花生和尚 三次整理:拉古拉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