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好人,只是我们兴趣不合
举个现实的例子,某Geek自告奋勇【陪妹子】去看星战,但是结果弄成了【妹子陪他去看星战】。这中间的故事你自己去脑补,干完之后,还打算约下次吗?
坑爹的是,双方都不会直接的明白原因,男方根本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还觉得挺兴高采烈的。女生只觉得满心倒胃口,但是很多是莫名其妙的,并不能确切的说出对方错在哪,反正“没意思”、“没感觉”。这个感觉极其的清晰明确,用不着知道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个结果。
谈话者A:那么……有建议么?
也能毫无疑义的直接感觉到这个结果,这个建议不复杂。对姑娘们来说:【你们一点错都没有】,【没感觉的人,连好人卡都不配】。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给对方发好人卡——“你很不错,你也很努力,你是个好人,只是我们不适合”。记住:【这是扯淡】,【他不配得到好人卡】。因为他之前上演的,是赤裸裸的违约。他是自告奋勇【陪你】去看电影的,结果他只顾着让他自己爽了,把你变成了让他更爽的春药而已,这是个【好人】吗?谁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反正这事你办成这结果了。你跟我辩称你是无意的,是因为你还小所以不明白,有用吗?唯一能继续的前提是:你丫给我来个血淋淋的负荆请罪。而且是在我没有开口说话之前,你才有这个机会。只要第二次见不是这个结果,那么你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一个【不自知的恶棍】。【好人卡】都不配!
谈话者B:怎么个负荆请罪法?
就是你要意识到你干了什么,要察觉到自己做错了。第二次见面,第一的表态就是应该道歉,只怕有大量的小男生的第一个表态是为上次洋洋自得,然后被发好人卡。洋洋自得加好人卡,这两方都错了,实际上,既不该洋洋自得,也不该发好人卡。
谈话者A:发好人卡~就是觉得可以做朋友的意思?
不。我的意思是,很多女生没有察觉对方不是好人,真的将原因归因于“兴趣不合”,所以才会发好人卡。实际上,那不是兴趣不合,而是你的灵性察觉了对方的恶。说兴趣不合是不对的,更别提发好人卡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发了“兴趣不合好人”卡之后,你会转向一个错误的方向——去寻找“兴趣合的好人”,这条路线是【错】的。
值得你爱的人,可以给你带来无数的新的事物,能让你放下对原来某些东西的憎恶,能让你克服或至少帮你削弱对以前某些东西的恐惧。他会带给你面对世间一切的更强的勇气,这勇气的直接表现,就是【更宽阔的兴趣】。你去在“和我兴趣相合”这个集合里寻找,纯属【欠抽】式的【脑残】【错误】,看得明白吗?问题根本就不在于——也从来不在于——兴趣不合,问题在于【这是个混蛋】。
在你面前摆着的选择,不是去【寻找兴趣相投的人】,而是【我能接受什么样的混蛋】。【给对方开发自己兴趣的机会】,是一个很好的交往模式,对对方是个机会,对自己也是一种试炼。对妹子们来说,这意味着你要有长期给机会的政策。不要因为第一次失败,就再也不给机会了。【这是个混蛋】,【但是还是可以给机会】。凭什么?凭着【不能容忍混蛋,对自己是一种失败】
谈话者A:血淋淋的负荆请罪是前提咩?
血淋淋的负荆请罪,是【对他建立羁绊】的前提。
谈话者A:求解~
否则,就只是【给机会】而已。对方如果察觉了,并且采取了“血淋淋的负荆请罪”的姿态,那么这就【不是个混蛋】了。凡是不是混蛋的人,你最好赶紧捡起来收麻袋里,能做朋友就做朋友,能建立什么关系就建立什么关系,这个要留着,明白了吗?做不做情人,再说。但是这个是好东西。但是没有这个姿态,是一个【常态】,【你不能拒绝常态】。在任何一方面,拒绝【常态】,都是一种慢性自杀。所以,对这个的对策【必须】是【继续给机会】,而【不是】【发好人卡】。不信你发发看,发个三五次你就走上绝路了,因为按照兴趣相合逻辑,你会去找觉得你和他可能兴趣相和的那种人交往。然后,很可能【再次失败】。
按照“这是兴趣不合”这个逻辑,你会得到什么结论呢?【“原来我不是很喜欢这个”】。你会“发觉”你对原来以为会很有兴趣的某件东西,你“其实”不感兴趣。一次又一次,你发现,你的“真实”兴趣被塑造得非常奇怪。在一般的表达中,这被叫做“我的H点很奇怪的呀”。试一个人,就得出一个“看来我对这个也不是真的很感兴趣”的结论,试完五六个,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猜兴趣”的谜题——在你心里,你认为自己有一个非常独特而曲折的兴趣点。
你是这样想的:要是有人能踩中这个点,这个人就是你的真命天子。这样想的后果是:有一天,真的有个人能踩中这个点,【但是他是个混蛋】。注意,在这个时点上,【你不知道他是个混蛋】,你会被你自己这个逻辑所积累起来的巨大狂喜遮住眼睛,因为你是一个已经节节败退到悬崖边缘的人了。你觉得自己现在是【宅腐黑】还外加一串密码【喜欢黑森林蛋糕,喜欢一只眼睛上有黑圈的土狗,喜欢旧的火车模型】,你在这个“真命天子假设”上寄于的过大的期望。而且,你自己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已经走到悬崖边缘了,你会【自欺欺人】的“发现”“同好”的。与其说那人真的是和你兴趣一致,不如说是你自己因为强烈的绝望和渴望,避开了你的大脑降低了标准。
然后呢?因为这标准被降低到了如此的程度,那一次“愉快”的相处,会被你看作“兴趣相合”的吉兆。然后你一件一件的把自己的“古怪兴趣密码”拿出来印证,对方会怎么样?难道跟你说“我不喜欢这些”?他即便是【仅仅出于礼节】也会跟你说很感兴趣,“哇!”“这些好有趣呀!”没三天,你就觉得你的“密码”完全被“破解”了,然后你坚定的相信——世界上能破解这么复杂的密码的人从几率上说也只有几个,因此,这个是【真命天子】。
但是,你没察觉的一点是:你是一个极其不可靠的“考官”,你给人做的实际上是【单选题】!对方怎么可能不做出满分?!【他仍然是个“常态”的混蛋】!甚至,不客气的说,连最开始自告奋勇陪你去看星战的那个混蛋可能都不如!因为那个还至少【自告奋勇】了!这个很可能是你自己纯脑补的!是因为你过于绝望之后,一次源自意外的愉快体验,你才看到那个“吉兆”的,连对方的【自告奋勇】都没有!
这就是相信“你是个好人,只是我们兴趣不合”的后果。你将有很大的几率“爱”上一个“连自告奋勇都没有的混蛋”。而因为信念的惯性,你将会在受尽折磨之后,才发觉这一点。所以,一定要记住:开发兴趣失败,【不是】因为【兴趣不合】,是因为对方是个混蛋,而你对混蛋的容忍度太低。努力的方向【不可以】是“我下次要找兴趣相合的人交往”,而是“我要学会宽容混蛋”。【否则】,你将有很大的几率“爱”上一个【连自告奋勇都不曾有的混蛋】。
这就是为什么【你要停止发好人卡】,我说完了。
一次整理:小法师 二次整理:花生和尚 三次整理:小鬼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