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文集
  • 读者须知
  • 爱与贪婪
    • 人到底想要什么
    • 爱是什么
    • 展开之前的爱情
    • 什么是爱
    • 我是如何爱上你的
    • 我如何爱着你
    • 爱的理由
    • 爱上一个人之后,什么事情不该做?
    • 爱是不加害·抱怨与争吵
    • 爱是不自夸
    • 不要抱怨别人对你的服从
    • 不能拒绝对方的拒绝
    • 爱的回报与不求回报
    • 爱要对应被爱 I
    • 爱要对应被爱 II
    • 爱情的“贪婪”
    • 洗贪循环
    • 贪爱相生
    • 关于“这是真爱吗?”
    • 论真爱无敌
    • 不可伤害之人
    • 如何培养爱的能力
    • 皓首穷经
  • 荣耀原则
    • 荣耀原则
    • 重讲荣耀原则
    • 敬畏与荣耀
    • 如何爱你的敌人
    • 论强大
    • 论虚伪
    • 荣耀原则III
    • 荣耀原则IV
    • 荣耀原则V
    • 答非所问的罪
    • 伤害他人的“防御战”
    • 要憎恶怯懦者
    • 其实我什么也不知道
  • 自我修行
    • 三位一体
    • 人要最终为自己负责
    • 如何判定改变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 达观主义
    • 两个自信
    • 智慧与勇气
    • 知易行难
    • 为什么要爱一切人
    • 喜欢的东西应该要吗?
    • 友善与好人
    • 至善止于弃恶
    • 人的愤怒总是有道理的
    • 如何避免愤怒
    • 爱和愤怒是不是互相背离的
    • 应对负面情绪
    • 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的划分
    • 悲痛的艺术
    • 不要对自己作诗
    • 不要讨厌你讨厌的人
    • 不依感觉行事
    • 尽力而为
    • 强求
    • 谈“安于现状”
    • 无话可说
    • 如何对待偏见
    • 不可爱之人
    • 什么是银子弹及“当心”自己成为银子弹
  • 一些话题
    • 如何选择爱人
    • 如何确认自己对他人的感情呢?
    • 怎样算懂爱
    • 我到底爱不爱ta
    • 作为决定的爱
    • 为什么我们对亲密的人反而更苛刻?
    • 爱情的成本问题
    • 要不要为对方改变
    • 在爱中要不要有“个人的”坚持
    • 爱要“相互”皈依
    • 爱需要基础教育
    • 爱人的鄙视
    • 不要对不懂爱的人说爱
    • 什么时候谈论重大问题
    • 爱上真实的她
    • 爱的赌局
    • 在乎
    • 不后悔的能力
    • 不相忘
    • 放下
    • 你开源,我节流 I
    • 你开源,我节流 II
    • 爱与礼节
    • 破处
    • 为什么爱一定是人生价值的形式
  • 一些例子
    • 一个人如何减轻对方拒绝后的负疚感
    • “爱,但是不想爱了”,怎么办
    • 请让我冷静十分钟
    • 关于“对方有恋人”
    • 被骗了怎么办
    • 太在意对方该怎么办
    • 对方贪你的爱 还要不要爱
    • 如何面对爱人的致命缺陷
    • 如何避免恃爱生骄
    • 不是天使我不爱
    • 梁祝的故事是爱情故事吗?
    • 基于交易的婚姻与基于爱的婚姻
    • 关于“男人在外面找乐子”
    • 性感
    • 不方便
    • 你是个好人,只是我们兴趣不合
    • 她不想和我上床怎么办
    • 希望你对我狠一点
    • 他不爱,我也说不上爱,何去何从
    • 你不理我
    • 我什么都不要
    • 你若不能不哭,我便不能不停下
    • 到底怎样才能让你爽
    • 我只是想要安慰
    • 传染病与绝症
    • 帮忙
    • 礼物问题
    • 我觉得你没有走进我心里
    • 求围观的伤
    • 忍耐的限度
  • 相互关系
    • 你确定你需要的是三观一致?
    • 信任不能成为关系支柱
    • 沟通II
    • 专一 I
    • 专一 II
    • 告白
    • 不成功则成仁的表白
    • 我不喜欢你
    • 怎么对待追求者
    • 如何对待被追求者
    • 关于“告假”
    • 我想删了你
    • 分手与复合
    • 分手 · 恩断义绝 · 善败者常胜
    • 分手与复合 II
    • 分手之后的第一件事
    • 关于分手后联系的问题
    • 他给你气受,你来找我
    • 外人对复合的干预界限
    • 我相信你爱我
    • 劝和不劝离
    • 炮友规矩
    • 灵魂伴侣
  • 其他内容
    • 如何发出爱的召唤
    • 健康的亲子关系
    • 因果论是一个很神秘的领域
    • 这个世界是靠理想主义者撑起来的
    • 如何杀死爱
    • 强者的恶意
    • 关于纯粹基于自利的策略
    • 为什么本群不提倡空白安慰
    • 无理性恐惧与畏惧亲密关系
    • 界线与门槛
    • 不解释
    • 买凶
    • 非屌丝的逆袭
    • 割肉饲虎
    • 赡养问题
    • 为什么爱灾民比爱恋人容易
    • 绝杀计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1. 自我修行

无话可说

这个线程叫做【无话可说】,无话可说是一种关系中的绝症。

我们来说说这个问题,两个人在一起,最基本的活动就是说话,这也是最主要的活动。可以说,所谓的交往,是和“说话”同始终的。这里的“说话”,包含的形式非常广泛,并不限于当面交谈,也包括信件往还,包括短信、电话、视频音频,说话有个基本的要素,就是【主题】。没有主题的对话是终究无益的,我们在说话,但是我们在说些什么呢?如果不断的发现,说完了什么都没有知道,也什么都没记住,那么这个对话就是毫无意义的。它将必定要走向死亡,必须要不断的有新的话题,而且是有意义的话题。

这里就出现了第一个问题:你的话题储备有多少?

我们姑且不论这些话题对对方有何意义,我们仅仅去看这些话题的净储备。现在,请问:【你的话题储备有多少?】什么样的东西算是一个话题呢?至少,你要能就那个主题构造一个值得观赏的作品,一篇值得倾听的文章,在最低的限度上,需要是一篇完整的东西。这受限于两个因素,第一个是你的创作能力,第二个是你的知识储备。很多人卡在创作能力上了,就算知道能多,却一篇有头有尾、忠实于一个主题的文章也做不出来。说到一百个字必离题,语法破碎到不能正确理解,表达方式毫无意境和趣味,有知识储备也没用。有人卡在知识储备上了,【的确无知】。实际上,说不出,有很大的原因本身就在于不知道。

到这个地方为止,我们说的还是【最低限度】,现在我们来说【及格线】。表达能力的及格线是什么?

仅仅语句通顺、意思雅驯,这不过是最基本的入门线,这不是及格线。及格线,是要有艺术价值,语言的艺术。对方可以去看美剧,可以去听相声,可以去看各种微博,对方为什么要【听你说话】?不求你能傲视群雄,但是最起码你要有对得起观众的水准。如果要说有什么客观的标准的话,那么应该是你所接触的人有一大半都喜欢听你说话。【应该有人愿意主动跟你攀谈】,观察一下自己,到这条线了吗?注意,我没有说是【人人】【都】愿意跟你谈话,我说的是至少要有【一部分】人很乐意。这样的人有多少?如果一般人都不愿跟你多说话,偏偏只有她愿意,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她的品味受到了侮辱。

第二点,从内容的角度来说,一个最起码的基准是什么呢?在现在这个时代,就是【她无法从别处找到】你和她倾谈的东西,她无法从任何别的地方找到。至少,不花上大量的时间,是找不到的。这意味着至少存在一个非常基本的基准线:无法在通用搜索引擎上搜到。否则对方点击几下鼠标就能得到的东西,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功夫听你来说?这是两条及格线。

你有了不少知识储备,也有能力很好的展示它,然后呢?然后你要面对真正的问题:她有兴趣吗?

你知道恒星如何从无到有,知道微积分的优美,知道精妙美丽的算法,知道文学的秘密,通晓历史……那又怎么样?【她不感兴趣】,那些都归于无。【她对什么感兴趣?】,这才是真正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逻辑上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你自己找出来,一个是她告诉你。这两个看起来很简单直白的途径,实际上却是极其扑朔迷离的。人的表达是个复杂的迷,她可能在兴致勃勃的谈论韩剧,在谈论英俊的男主角,这就表示她的兴趣是韩剧和英俊的男主角吗?【不是】,她谈论这些的兴致,究竟暗示的是什么兴趣,这是一个谜,一个需要你去考虑的谜。很多人据此就去为了对方去看韩剧,看了十几部,自以为获得了很多储备,然后满怀期望去和对方谈,却发现对方对自己选择的剧目几乎全都不感兴趣。同时还在内心深处心生鄙夷:为了讨好别人,一点主见都没有,你有【自己的生活】吗?【她感兴趣的是什么?】她兴致勃勃的宣称自己是个吃货,于是你不断的拉她去吃各种公认的美食,她却非常【困扰】,因为经常失望。她不喜欢意大利菜,也不喜欢上海菜,也不喜欢安徽菜,是的,她仍然认为她是一个“吃货”,仍然认为自己喜欢美食,但是她的的确确不喜欢你拉她去吃这吃那。【她到底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你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去猜,去思考。

对于这个问题,实际上真正的解答是:【她对什么感兴趣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在于【你要不断的去为了她思考】,【永不傲慢,永不懈怠,永不敷衍了事】,【找到答案并不重要】,因为【答案根本不存在】,【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

她兴致勃勃的去谈论韩剧中的英俊男主角,可能是因为她喜欢韩剧,可能是因为她喜欢男主角,也可能是因为她喜欢掌控话题,也可能……也可能……也可能……任何一个行为有无数可能的解释,那并不能简单的被解释为【她喜欢韩剧】。你满足于这个解释,并且在对方表示你猜错了的时候感到不公平 ——这本身【罪不可恕】。因为那意味着你认为她很【简单】,意味着你认为她【应该】满足于你的理解,仅凭着这种傲慢,你已经可以被处决了。尤其是,你猜得如此【低级】,如此【懒惰】,这本身就是无言的【侮辱】。你语带无奈的说“她就是喜欢韩剧呀、化妆呀、吃的呀、漂亮的衣服呀什么的”,你已经罪无可恕。你的无奈暗示着你的不耐烦,暗示着不屑。

刚才说的是你的【猜】,现在我们来说她的【告知】。

她每次在你面前兴致勃勃的干任何事,都是一次对你的恩赐,因为她给了你新的机会去猜,给了你新的信息,新的谜题。你如果以错误的态度,简单的、敷衍了事的、自以为是的态度一挥而就,做出来的回答是苍白的、贫乏的、不耐烦的、未经思索到了令人感到受到侮辱的程度的,那么她渐渐的就不会再说什么了。这个过程的可怕之处在于:她只是凭着本能在反应。你问她:我到底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她是无法回答的。因为在她眼里,你什么也没做错,没有任何可指责的地方,你问她到底什么地方不满意,说了你都可以去做,她也不知道。这对她是无可克服的困难,如果她没有足够的深湛的智慧看到我刚才说的你的态度问题,她将更不可能跟你指出你的态度问题。而即使她有这样深湛的智慧看到了这个问题,她也未必有【勇气】来对你指出这个问题。“我算什么呢?我凭什么那样苛求他呢?……强扭的瓜不甜……”你一面绝望的大叫:只要说出来,我就肯去做!一面满脸的委屈和悲愤,在【无声的】控诉她不公平!她看得清清楚楚,满心冰凉。“我已经对你如此不公平,我如何还可以再要更多?”你的“只要说出来,我就肯去做!”恰恰在她看来是“你怎么这么难搞”,她还能跟你说什么?

她如果是善良的,只会深深后悔之前跟你说了那么多,【已经】给你造成了那么多困扰,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悬崖勒马】。然后你就会看到,她努力的试图装作对你主动提起的话题“感兴趣”,再也不“挑剔”,她开始不停地“嗯”、“哈哈”、“真好”、“是呀”。她没什么别的可说了,还能说什么呢?你早已抛弃了她,她还舍不得抛弃你。这种舍不得,会一直延续到你最后忍不住抱怨“你要是不感兴趣,就不要勉强。这样算什么?”然后她发现,这种“舍不得”也是一种对你的伤害。你努力过了,你当初猜过了,她没法抱怨你。她也努力过了,她现在曲意迎合过你了。你也没法抱怨她。那么还剩下什么?“强扭的瓜不甜啊……”然后就【无话可说】了。这种【无话可说】正是【彼此没那么爱】的证明,是一个公平而自然的结果。

爱是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的,缺一不可。没有足够的爱的能力的人,无法爱,不管他自己多么愿意也没用。因为他过不了那些关,非常自然的,就是过不了。为什么【爱是恒久忍耐】?因为不忍耐就完了,不管你什么理由,有多少人认为你这种不忍耐理所当然无比正当,不管那看起来多么公平合理,有多少人告诉你“是我也不能忍”。

总而言之,你不忍耐,那循环就要打破,事情就会渐渐破败。对方也一样,对方不忍耐了,对方不忍耐你的不忍耐,那么也一样,正面的循环一样会打破。一切都会慢慢破败,现在我们来说“无话可说”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解决之道之一:变成一个拥有无限好奇心的人,对任何事务都有恒久的、不加选择的兴趣,那么,就永远不可能“失去兴趣”。她喜欢化妆,那么我并不需要愁眉苦脸的去捏着鼻子看化妆的书,我只会很简单的把这个兴趣在我的兴趣列表里暂时提高到更高的优先级上,因为我【本来就感兴趣】。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我不感兴趣的,而且这个兴趣是恒久的,永远不会被任何负面体验败坏的。那么我当然可以为你把某些兴趣优先拿来发展,问题在于【这件事情是有趣的】,这是一种【信念】。你必须要在了解这东西之前,就坚定不移的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因此,从性质上说,这就必然的是一种【信念】,而【信念】这东西,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持有的。一般人要持有某个观点,是需要大量的事实来支撑的,要大量的证据,要足够的正面体验。比如,要我相信电影是好看的,我需要先看好多好看的电影,然后我才会相信电影是好看的。那么,比如她很喜欢意大利菜,然后很希望我也能体会到这中间的精髓,结果她带我去吃,然后我觉得【很不好吃】。对大部分人来说,就会很容易得出结论:【意大利菜死不好吃】。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可以坚定不移的相信是【我尚未体会到妙处】。这是一种【无法作伪】的态度,明白吗?因为下次她再次请你去吃,你的表情和态度都是无法作伪的,勉强装作很感兴趣是没用的,甚至是对她的侮辱。这是好吃的,这是有趣的。这必须是作为【信念】被你持有的观点。你有【持有信念】的能力吗?这才是问题的根本。能【不凭依据】而信吗?

『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在这个具体的问题上,她邀请你分享她的某个兴趣点,然后【你要获得足够的正面体验】才能相信它的确是有趣的。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至少】说明了【你对她没有信念】。而这种信念,本身就是爱。看到了吗,爱的话,就不会【无话可说】。你爱她,那么她抛出的话题是永远不可能“令你不感兴趣”的,她爱你,那么你抛出的话题,也是永远不可能“令她不感兴趣”的。这两点可以绝对的保证永远不可能无话可说,但是这两点,要求非常珍贵的能力,要两人都有【信】的能力,要【彼此怀有信念】。而要获得这样的能力,要依靠永远不懈的不断尝试,永远不停止的不断努力。这个能力,不是依靠达成的成就来证明的,因为任何成就都是【不足够】的,这个能力是依靠【永远不停止】来证明的。

任何一个话题,都不可以任其死去,不谈论它的唯一合法理由,是我们有更多别的话题要谈,而不可以是“我对此没有兴趣”。我们谈过十个话题,那么我们就有十个可谈的话题,而不是“前九个都死掉了,我们只有第十个话题可谈”。每一个新的话题,都是一个线程,这个线程只有所谓【挂起】,没有所谓【终结】,因为【我对任何东西感兴趣】。而且【我可以为了你,【先】对某些东西感兴趣】。

刚才说的是第一点:做个对一切都有永恒兴趣的人。

现在是第二点:做个艺术家。

关于艺术的定义,我曾经有专门的文章来阐述,这里我只简单的重复结论:【艺术即是应有(而未有)之物】。基于这一结论,所谓的艺术家,就是将应有而未有之物变成已有之物的人。直到他将这件东西从【未有的矿藏】中淘洗出来,它才为人所知。而她作为旁观者,将会获得【先于一切人】的幸运,这种【发掘】是历史性的。她作为在场者,将会【不朽】。你无需去“寻找话题”,因为你在【创造话题】。你的表达是新的,你的形式是新的,你的内容是新的,是因你创造才存在的。因为你发觉,它才被阐述和呈现的。那么它当然会超出一切她的已知范围,她根本不可能从任何其他来源接触到这些。你无需担心,因为你知道你不是在抄袭。是的,这个难度很高,但是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人不是某种程度上的艺术家,那么他除了生育和服务于其它人的生存之外,将没有价值。既然如此,也就【不该指望其他人出于被服务或者生育之外的原因来选择你】。【爱】,就是【除了被服务和生育之外的原因】,你到底谈的是【爱】,还是【生育和被服务】呢?到底是哪个?

一次整理:暗黑的星星 二次整理:花生和尚 三次整理:小鬼

Previous谈“安于现状”Next如何对待偏见

Last updated 6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