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出爱的召唤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首先,如何定义成功的召唤行为? 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显然的: 1)传播范围够大。 2)令懂爱的人感到有兴趣。 3)【令无爱和不懂爱的人失去兴趣】。 4)给予懂爱的人以足够的动机尝试。 与上述各点背道而驰的做法是错误的。
基于上述这个要点,召唤的策略是很显然的: 它应该是一条【加过密的】,【只会由掌握者正确解码的】【赤裸裸的诱惑信息】。然后在【最恰当的地点和场合】,【最大功率的传送】。如果有可能,传播应该是病毒性的。
我举个例子:某人写了一部小说,写得很精彩,里面有深沉的爱。这就符合上述一切要求:加过密的信息,只有懂得的人可以正确解码,强烈诱惑,病毒式传播效果我们都应该可以猜到。看得懂那些东西,本身就是一种考验。因为那段文字里面说的也许是别人的故事,但是事实上传递了作者的强烈的主张,那种强烈的信念乃至于信仰,足以让懂得的读者忽略大部分一般性问题,比如你漂不漂亮,你有不有钱。性感的是你的灵魂。所以天赐奇缘更可能发生在好的博客和博客浏览者之间,远比征婚网站要牢固得多,更可能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而不是挂牌和摘牌者之间,更可能在人生故事的主演和旁观者之间,而不是提条件和接收条件者之间。
谈话者A:有些人会说现实打败爱情,所以一般性的问题反而感觉受到了重视?
那是为什么,你想过吗?为什么现实会打败爱情?因为首先那基本上不是爱情。那只是喜欢。喜欢是一种利益,现实的其它问题也是利益,所以存在权衡。爱是信仰。与爱不符,没有利益可言,就好像不存在和【长寿】相矛盾的利益一样。如果那是真爱,那么逻辑上就不存在与它相矛盾的【利益】。
谈话者A:我要问为什么不要写对另一半的期待?因为这也是表达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并且排除了一些选项。
我这么说吧:你所期待的东西,已经自然的被“他欣赏你的东西”所证实了。事实上,更重要的是你要遵循爱的要求去对人。
谈话者A:需要展示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吗?以及展示到什么程度?
你不需要展示啊,你要做的就是循着你的原则尽量去正确的对待别人。仔细的检查这些原则是不是包含了爱。【仔细的检查这些原则是不是包含了爱】,这非常重要,非常非常重要。你写的文章、你说的话、你做的事、你发起的活动、你提出的立论,无一不被这些东西浸透,你要确保你是循着正确的原则行事。
我举个很实际的例子:比如,你不可以公开主张【不喜欢我的人,我也不喜欢】,你主张这点,你在你的“挂牌”中包括这点,你在你的待人接物中表达对不喜欢你的人的厌恶,你就自然令懂爱的人失望。他们自然觉得你谈爱是很虚伪的。
记得吗?永远不要对不懂爱的人说爱.面对无端的质疑,你有没有恰当的正确的对待?如果你保持谦逊敬畏,那些不懂爱的人,就会觉得你“太弱”,他们会对你【失望】,他们会觉得你【窝囊】,会觉得你【逆来顺受】,他们自然会离开你,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失望,那是一件好事。当对方恃强凌弱,用“专业资格”想压服你,斥责你没有资格质疑他的专业判断,他就是在对你失望,他失望你“不识货”、“不懂科学”,很好,这样【很好】,你需要的只是回答你自己的原则,你要在意的只是这些原则本身是否符合爱。你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那些才是恰当的,才会避免伤害爱我的人,而不让贪婪者得到不该有的满足。【你需要让应该失望的人失望】,不要因此而让步。
我经常说,谈话就是实践爱。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坚持你的观点?去聆听对方的意见?去指出对方的错处?你怎么样面对不公平的指责?你是否能欣赏对方对你的信任?那些在谈话中是可以看到的,在所有的沟通交流中都可以看到。
爱人的人,不在乎你的条件。甚至,他们的期盼恰恰相反,期望你有缺点多过期待你有优点,因为你有缺点,你有对帮助的需要,才能爱你。你完美了,那么爱你有何意义呢?那只是给你徒增困扰,给你凭添负担罢了。
但这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这一点:爱人的人,【不会弱到需要你优秀】,能爱人的人,足以让人不计代价托付生命相信他。他没可能没成就,他甚至不觉得任何成就有什么大不了,那只是并不出奇的决心加并不突出的运气,再加上并不特别长的坚持而已。有什么特别?你所沾沾自喜的优点,诚然是优点。但是你的沾沾自喜,则是不可忍受的缺点。不是因为这个缺点会造成什么实际困扰,而是这个缺点会让爱人害怕你不能看穿清澈见底的事实:他爱你,你有这个缺点,你必不懂爱,当他态度坚决的告诉你你错了,你必定以为他在欺负你,他在辜负你,而不认为他是冒着心碎和失去你的风险。
具体点来说:你对什么沾沾自喜,你就会在什么问题上不容质疑。你就会在什么问题上过于敏感,你将会几乎毫无悬念的认为你很有把握的东西是正确的,而挑战这一点的人,不是愚蠢,就是态度不端正,【你丢不起这个人】。哪怕只是对你自己,你也丢不起这个人,任何认为自己有优点的人,都受不起钻心刺骨的追问。而身为爱人,在太多时候,都必须去做这个绝不放弃的追问者。而在问题变得清晰的那瞬间,被追问者的安全感会崩溃,他必定要质疑对方的动机而不是立论。一旦质疑,那么追问只能停下。沾沾自喜处,就是最危险处。
没人有什么优点,也没人有什么成就,那些都是浮云。更何况,沾沾自喜这个态度根本不像一般想象的那样只在某项自己的优点上才有。那只是在那些“优点”处,他敢于公开展现,实际上是在一切问题上都沾沾自喜着。比如说“那些我不懂,只是因为我没花时间”。
我刚才在说:你的缺点不重要,你的优点也不重要。对爱人来说,前者或者还有价值,后者全是危险。如果你非要写,你就写缺点吧。因为那至少对有爱者来说不构成障碍,而会挡住很多贪婪者。【我只是你倒下时的地垫,我的责任是在你倒下时抱住你】,你没有缺点,你将永远用不着我。你的优点如果是体现出来的,那么还好,如果是自己强调出来的,那么你就是把这些东西当作自己安全感的组成部分了,你认可在这些方面你是有把握的。你的事业,你的人生规划都和你认为自己有什么优点有直接联系。
你如果是个写稿子为生的,你很“谦虚”的说:也没啥,就是得过几次文学奖,你真的受得起“你的文字矫揉造作”这样的坦白相告吗?你之前的展露越是沾沾自喜,你这处越是令人难以放下,越是恐怕根本不能碰。这其实是很朴素的道理啊,一点也不复杂。
爱人的真正恐惧只有一点:就是你会不会容易误解对方的动机。【在你眼里,这个世界上有坏人吗】。也就是:看信息的人,会担心挂牌子的人容易误读别人的动机。怎么看出来呢?就是【我不喜欢XXXXX的人】,这个目录里包括:我最讨厌装13的人,最讨厌文艺范,最讨厌死理性,最讨厌@#¥%……
如果问:什么叫文艺范?什么叫死理性?什么叫装B?我深深怀疑这位厌恶者能给出恰当的定义。没有钢铁一般的定义,暗示着什么呢?你的任何认真的行为,都可能被她定义为装B;你的礼貌,可能被读作“文艺范;你的严谨,可能被读作“死理性”。她掌握着定义权,她可以依此把爱人变成奴隶。这种习惯,意味着爱无能。意味着根本不懂爱为何物。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永远相信,那意味着绝不擅自评判对方的动机。这些话一出口,发信者已经无爱可言。看信者不必心含任何侥幸以为自己不在“装B者”、“死理性者”….之列。你就在,你就是,你无从辩解。
我不怕你缺点多,我不怕爱你很累。我怕我竭尽全力,却让你不开心。我怕无论怎么做,你都不开心。你的身边没有留下人类能站立的位置。那么怎么能悲叹自己孤独?有的女生,既不要死理性,又不要文艺范;既不要早点到,又不许迟到,又不许准点到。那么还有人类可以共处吗?你不喜欢“装B的人”。那么请先定义“装B的人”。没有这个定义,你不以必死的决心坚持这种定义不动摇,那么谁能与你相处?任何人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待决人犯而已。因此:这信息里不允许包含对任何人的评价。如果非评价不可,不可以有负面评价,擅自评价他人是原罪,对原则毫无敬畏的人是无法爱的,对原罪毫无敬畏的人是无法爱的,也就是unlovable。
我刚才说了禁忌: 1)不要谈优点。 2)不必谈条件(要求)。 3)不要谈“喜欢XXX”,除非有精确的定义。
恕我直言,优点这东西,如果你没有定义,就是【泛自我感觉良好】。你不要当成优点来提。你说的一切,最多是【特点】。不是【不要透露沾沾自喜】,是【不要沾沾自喜】。你不要去做出【没优点】的姿态,你要真正的想清楚:没有所谓优点。你可以提到你做的事,你的小小成就。但是不要当作优点,不要当作成就,那只是【你做的事】。你只有特点,只有做的事,没有优点和缺点。没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人。
我再说一遍,写点能展现灵魂的东西,要比一二三罗列特点喜忌靠谱得多。拍一个自己的短片,写一个自己的故事,要靠谱得多。
一次整理:洛蓝 二次整理:花生和尚 三次整理:炉子 四次整理: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