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自信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谈话者A:没钱没容貌的女人如何活得自信或者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
这是魔镜问题嘛。魔镜魔镜,我是世界上最美的吗?要是不是,我就没自信了。
表面上看你画了一条平均线,然后是在为自己没达到平均线而合理的自卑,实际上这种方法论里就没有达成自安的一天。
你的问题根本和自信无关,不是不自信,而是不自安,直接就问错名目了。
实际上世界上是没所谓“没自信的”。我买得起这辆车和我买不起这辆车都是一种自信。只要你对答案确信无疑,这都是自信。没自信,只能特指对一切都毫无把握的心态。对自己有什么没有什么对什么有把握对什么没把握完全不清楚,这才能叫不自信。但凡有啥是明确无疑的,都算是有自信了。所以世界上是没有“没自信”的人的。
问题是,这个词被汉语文化或者说东亚文化滥用了,把这个词和“强过一般水平”联系起来了。其实那是自傲。不好意思说自傲,改口掩饰说是自信罢了。一个亚洲人说“我什么都没有所以很不自信”,事实上是在说“我什么强过别人的地方都没有所以很不自信”。因为“什么都没有”的人根本是不存在的,植物人还有呼吸机呢。什么都没有就不是人了嘛,成尸体了。
当一个人说我在这方面不自信,不是他在这方面什么都做不到,而是在说他在这方面胜不过别人。东亚人口口声声的不自信,说穿了是在说赢不过自以为很一般的假想敌。走这条路去找自信,很明显是死路一条。只要讲道理,谁也赢不过那假想敌。因为这假想敌的真名叫做“行业老二”,大家都很“谦虚”的不找行业老大做假想敌,他们实际上是在这样考虑问题:行业老大才是最安全的,所以“行业老二”就成了安全感的及格线。我不奢望能赢得过行业老大,但是我觉得我要赢得过行业老二才行。好笑的是:除非是垄断行业,否则随便哪个开放行业的随怎么强大的企业都不敢随便认为自己是行业老大,实际上行业只有一堆老二,没有老大。你所谓的要赢过“一般人”,事实上是赢过“一帮行业老二”。你要是真赢过了,你事实上就是【压倒性的行业老大】了。到那个时候,东亚人才会说“我稍微有了一点自信了”。万分遗憾的是:抱着这个心态的人,晚上睡着觉、白天做好事都成问题,还行业老大老二呢,不被踢出局都算祖宗积德了,上哪去找这“自信”?
这种“自信观”纯属自我坑杀,就跟一个人宣布做不出永动机我就不要睡觉了一样荒唐。循着这条不讲逻辑而且是不顾小学语文的路找下去,除了“我一点自信也没有”根本不可能有别的结局。自己在往下挖还为啥奇怪自己在坑底?
为啥会有这种奇怪的自信观?这是穷了千百年穷疯了造成的难民心态造成的。十个人一起逃难,有十棵拿来扒皮熬汤的树,这树会怎么分?难民们很清楚——最强的老大分六棵,老大最亲的分三棵,老二分一棵,老三以下饿死。所以老二就开始说“我没自信…”,老三以下就开说“我毫无自信”,老三还说“再有能力还比不过别人跟老大有关系”。穷啊!穷了几百年,自然这么看问题了。自信这词日本人发明的,日本人比中国人还穷。
我们说了,“强过行业老二的自信”是一种穷疯了的文化心态的结果,本质上是一种难民心态。那么什么才是自信呢?真正的自信,是依靠【客观测量】的【绝对值】而不是靠【比较对照】而得来的【相对值】,它是以“我能在十二秒内跑完100米”这样的句子来表示的,而不是以“我在全部人中排名第六”这样的句子来表示的,它不考虑排名,只考虑【稳定性】。
“我可以一次性把二十公斤重的东西搬上七楼”
“我能换灯泡”
“我能自己系鞋带”
“我能游三百米”
“我能潜入水下五米”
“我能用铅笔画出完整的人物肖像”
这才是自信正确的对应物。自信不是“我比小明更会画画”这样的东西。因为“我比小明更会画画”是一种根本不能测量的东西。甚至连“我总能比小明跑得快”这种话都是屁话。
“我比小明智商高”
“我比小明更讨人喜欢”
“我比小明漂亮”
这一整个系列的表达,要想百分百成立,都【必须】基于一定程度的自欺欺人。因为这些东西不存在可以真正客观比较的指标。
你和小明争职位,你赢了,这就表示你比他聪明吗?
你和小明争恋人,你赢了,就表示你比他性感吗?
这种“总结法”比起原始人认为“太阳是天幕上破的洞”的水准都低,属于见风就是雨,为了“求自信”连基本的道理都不想讲了。
按照绝对标准来构建自信,对自己多做客观测量,清楚自己的稳定的能力范围。这是用来做什么的?不是用来跟一帮难民抢饭的,而是用来【和上下游加工商配套对接】的。“我厂能以每一百美元3000枚的价格水准提供欧盟标准四号膨胀螺栓,每月可以提供120万枚”。这个不是表示我们是天下第一,也不是表示我们是行业老大。它只是表示“你觉得合适我们可以合作”。它不用去关心自己在行业内绝对的排名第几,排名一千又如何?你能去找排名第一的供货我不反对啊,你去吧,看你的订单在他那里排到什么时候。重要的是我【能】做到什么,而不是我的“排名”。
难民社会,逃荒队伍,第一重要的是排名。
商业社会,协作文明,第一重要的是你能做什么。
今天能做到日产1000,明天你只能做到100个,我就不敢找你,就这么简单。至于日产1000在全行业排名第几,这事不重要。排名第一有排名第一的做法,排名第二十有排名第二十的做法,各有各的生态位。但是,当我问你“这个订单你能不能完成,完不成你能不能照合约赔偿”的时候,你说你“没有把握”,你就自己滚出这个大门。
你就算昨天是世界冠军又怎么样?
或者在比赛场上无比牛气又如何?
长得多漂亮又咋地?
自我感觉多良好有什么相干?
这都是【无关问题】。
你比我强或者不强,比你的发小混得好还是不好,这对“我”都是无关问题,而你活得好不好,却是【取决于我对你给出的答案的看法】,而不是取决于“你比你的发小强多少”。你比你的发小牛再多,你的客户问你“这个订单你能不能做”,你说不能,你这个月你就赚不到钱。到底是前者对你的生存有意义,还是后者对你的生存有意义?在前者上面有“自信”有一分钱的意义吗?跟后者相比,前者一文不值。
你排名第几看客户怎么想,不看你自己怎么想。客户怎么想【不取决于】你怎么想。眼睛总盯着自己身边的一亩三分地算排名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做法。试图从这个排名里面去找自信只会毫无自信。做好你自己的事情自然有人会把你排名第一。这些人会找到你,用不着你担心。哪怕按照“大众”的标准你排名第一亿名又有什么要紧?前99999999名,算上运费都比你贵,你同城包邮,就这一条,你本城的人就得找你,在你同城的人里面你就排名第一,慌你妹啊!
而不管你事实上成绩如何,客户走进你的门发现你在说“啊啊啊我一无是处我要怎么办”,客户扭头就走出这个门。你就是在职业技能大赛上世界排名第一又怎么样?这种人的成绩只是写在墙上用来自我取暖的,跟他签订单回头他交不了货的。他一天八个小时有七个半小时在痛苦自己不够好,剩下半小时发现自己七个半小时什么都没干,于是更痛苦自己“果然不够好”,算下来就是“真的不够好”。什么都没做成过,连“客观自信”都没根据,一算“世界排名”,成绩为零,有得排吗?排完了【果然】是“一无是处”,“绝对弱者”。回头看街上扫地的都觉得人家比自己要强——人家好歹还扫了整条马路,而我“多少年一事无成”。这回你还真的是“有根有据”——成绩真的为零嘛,谁能跟你争?你接着在排名里找“自信”去吧 。
我说完了。
整理:贝贝 编辑:贝贝 审核: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