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性恐惧与畏惧亲密关系
无理性的恐惧是因为思考的失败,因为早年在思考问题方面的自我放弃,于是欠缺思考的能力,于是往往在推论两三步之后就陷入了一片不可知的黑暗。别说爱情,就是“他到底欠不欠我的情”或者“我该不该道歉”这样简单的问题都搞不定,是思考不清。一件事情出现了,人们并不见得能正确的理解。你要是做过团队领导你会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分不清自己的责任;看不清应有的界限;摸不清自己的立场;很多很多……
有很多人错得荒腔走板,甚至在很基本的细节上,很小的事情就开始分不清是非,仅仅盲目的服从所谓的传统和主流,这种人就会充满非理性恐惧。因为他们(事实上的)盲目的选择,他们常常出乎他们自己意料的,莫名其妙的惨败——“我明明是对他好啊,掏心掏肝了啊,为什么他还要这么对我?! ”多经历两次这种“莫名其妙”的失败,他就开始自我放弃了——“爱这种东西是说不清的”,“人这种东西都是XXXX的”(一切按照最坏版本猜测)。
思考了还是碰壁了,干脆不做判断和决定,把决定权交给别人,不但在理性上无能,同时还丧失了继续追求理性的信心,于是开始高唱“有时候人还是要感性一点好。”你要是问他:“有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他会回答:当你想不清楚的时候。事实上,一切纠结的时候不都正是想不清的时候吗?一切你感到模糊不清的时候,不都正是你想不清的时候吗? 那意思是,要是你一旦发现自己想不清楚,你就应该放弃继续思考吗?去“感性一点”吗? 那样的话,你怎么可能还有所进步? 你以前是二年级,遇到三年级的题你就做不出。按照这一思路,岂非意思是每次遇到三年级的题就放弃?执行这一思路的结果,岂不是永远上二年级? 今天的问题解决不了,明天我也一样解决不了。
亲密关系和这个问题的关联是:亲密关系是个巨大的谜题。这种人的亲密关系往往以令他们难以理解的方式失败,他们怎么能不恐惧?
每次都失败了,失败了不要紧,要紧的是,每次的失败都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错啊,根据他们自己的估计,不应该有什么问题啊,但是哗啦一下失败了。昨天还挺有把握的,觉得可以一生一世的,今天突然对方表示在考虑分手;昨天还在得意洋洋地在众人面前秀恩爱,今天对方突然告诉你“我对你的其实不是爱”。然后对方的解释你听不懂,对方的反应你不能接受。事后,你把一切的原因归结为“ta是一朵奇葩”。
那不仅是个痛苦问题,还是一个非常长期的功夫,本身在思考方面就有一个巨大的劳动量,没想明白之前的所谓“心理建设”就是自我催眠。要形成一个方案——值得一试的方案,无论被证明或者被证伪,都会有价值的方案,一个有实际操作性的方案,可以检验的方案。这个和做科学研究没什么本质区别,看见问题,提出假设,形成方案,付诸实践,修正认识,重新提出问题,再次做出假设……如此循环。这事实上是一门轻巧的艺术——研究的艺术,重点在于认识问题和提出猜测。
有的人有很好的事业,为什么也会恐惧亲密关系呢?想一下过得很好很有地位能说明什么?下个月他突然破产了呢? 事业成功而爱无能的人少见吗? 你在其它领域成功,不能代替这个领域该做的功夫,只要这个领域里你该做的功夫没做,你自然糊涂和失败。“成功人士”往往更少做这些功夫,未必是自大,可能是单纯的没时间。此外,也可能是单纯的“能过”,既然“能过”,那么又有什么值得想的呢?,后院没失火,你要他们整天想着怎么做消防的确是很困难的。
畏惧的根本原因,是你没有一个觉得有把握的答案。你对感情没头绪,你之前觉得有的头绪,被没准备的失败踩碎了,所以你现在就要面对无理性恐惧,逼着自己亲密的意义几乎为零。不是困难问题,而是你不可能靠忍耐去永远维持亲密关系,忍耐的意义在哪?找不到意义,忍耐根本没有持续的能量,你现在忍耐,不过是认定亲密关系不可缺少,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开始考虑亲密关系本身的意义。“那是为了给父母和周边社会一个交代”,那么这个“交代”的意义又何在?
这颗洋葱没有心,剥到最后是空的,是你缺少受得住自己拷问的信念,受得住自己和事实考验的信念。爱在你的心理是一团互相矛盾的乱麻,以至于你根本分不清你是不是对某人有爱,那么你的亲密只能是维持仪式似地,通过维持亲密的仪式来维持亲密关系。方法是需要从头探讨什么是爱啊,一点问题一点问题的问,抓起一个线头不断的拉扯。
一次整理:Z3 二次整理:花生和尚 三次整理:拉古拉古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