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主义
谈话者A:我的问题是,你说不管痛苦还是快乐,都远远好于什么都没有,这句话有什么根据吗?
当然有根据,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吃过难吃的名菜?我的point是——你分不清什么是幸福,牢牢记住这句话。
谈话者A:那怎么样才能分清什么是幸福呢?
【为什么痛多于乐也胜于两者皆无】?我举了不少例子。
谈话者A:因为这是情感不能简单相加减啊。
比如:如果你没喝过咖啡、没吃过巧克力、没喝过可乐、没尝过辣椒,假如你也没听说过这些东西,然后你第一次尝到它们,你会觉得好吃吗?胡椒、花椒、芦荟……从这个例子里 可以看到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对幸福的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习得的——【习得】。
谈话者A: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吧?
是。有太多你以为是痛苦的东西,未必等于真的就是痛苦,尤其是对恋爱经历少的孩子们。
谈话者A:当然这也是我一直比较郁闷的原因吧。
早年你以为是折磨的东西,将来你可能觉得是情调。
这又是为何,恋爱经历少了,又怎么了?
就如辣椒初次吃到犹如毒药,久后却无辣不欢。这问题实在非常现实:你竟然不能准确的知道现在让你痛不欲生的东西到底算是痛苦还是未习得的幸福。
她一周没给你电话,你痛不欲生,但是,你也许可以学会“放下”。学会放下之后,也许看待一切都更加美妙。这就犹如吃辣椒,看明白了吗?那么,既然你在任何时刻都缺乏客观评价当前的情节到底是痛苦还是快乐的能力,那么那个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痛苦大于快乐】的结论如何能做出?
这个结论本就是虚无的,为你忍受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你是荆棘 我爱你 我把你刺向心里 爱得越深 刺得越深 等到你想离开 我又把你挖出来
谈话者A:很痛的。
痛有什么大不了,只要你开得娇艳。
谈话者A:撕心裂肺的痛。
没事的,将来什么都会变成甜蜜,无论你当前觉得怎么痛苦。
谈话者A:这又是为何?
只要你能岿然不动,将来都会变成甜蜜。换个角度,你有没有发现,心里有一个明确的“幸福标准”的人活的往往很不幸福。比如,有人认为卫生、整洁是幸福的必备条件,那么一顿饭里发现一根头发,就能难受一天、一周甚至一生。
谈话者A:嗯。
你经历够多,承受够多,世界上就根本无所谓痛苦,只有这一种快乐和那一种快乐。在极寒冷的地方,你可以玩味寒冷本身;在酷热的地方,你可以爽爽的出汗,让那些只能呆在恒定室温下满腹牢骚的家伙们抱怨去吧。
谈话者A:这算是一种乐观主义吧?
这是【达观主义】。
谈话者A:好吧,这个线程名称就叫达观主义。
在达观主义的视角下,不存在所谓的痛苦胜于快乐。因此它当然永远胜于一切皆无,竭力回避痛苦的人。事实上是在回避另一种幸福,一种甚至比快乐的幸福更深沉和广阔的幸福。
谈话者A:怎么又算是没有明确标准呢?
随遇而喜。被人骗了,那么就为精彩的骗术赞叹欢喜,哈哈大笑。
谈话者A:失恋了呢?
那就为她痛苦而默不做声,让她可以安心的走开,每次她回头相望,都微笑。跟我或者不跟我,我都在这里,不离不弃。
谈话者A:555,嗯!
我爱你,至于我们能做什么 随缘而定。得到你的时候,我幸福无比;你不在的时候,我为我能承受贪欲折磨而自豪。
谈话者A:还是不知道为何误把那些不是真正的痛苦的东西当做痛苦的原因,跟恋爱经历少有什么关系?
成固欣然败亦喜。等你失去她,你会发现她之前对你发脾气,你应该感到甜蜜。她是那么在乎你,而且那么信任你,所以她敢于对你生气。但是你没受过那种折磨,你看不懂这种幸福。即使我说给你听,你感受到的还是愤愤不平。
谈话者A:哦,明白了。
我的女人对我生气,我的心会软得像水一样,只会觉得深爱和心疼。生气自己无法做更多,根本不会生气,去想她怎么可以那么不讲理。但是我深知那些话如果是对少年郎去说,少年郎们恐怕根本无法这么觉得,装也装不出来。
谈话者A:有的连装都不会去装。
是啊。【不知好歹】,其实就是分不出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痛苦。受益匪浅,分不出爱与害,既然你分不出,怎么又能去说什么她给你的痛苦比幸福多呢?受不了,可以离开,但是不要有怨恨,感激她的一切。何必嫉妒?我的女人为了这样的归宿离开我,我毫无嫉妒,至少,我以此嫉妒为耻。
一样,同性恋也一样,父母对子女的配偶也该如此。配不配得上,是外人眼光吧?爱本身是嫉妒的解毒剂,绝不是助燃剂。
谈话者A:却有人说嫉妒是因为爱。
嫉妒是因为爱,但是爱必定能压制嫉妒,若不能压制嫉妒,那么那就不是爱。
谈话者A:怎么说?
爱,可以离开,但是不能阻碍,不能阻碍任何对方想做的事,你只能止于【非暴力不合作】。
谈话者A:嗯,那嫉妒该怎么办?
想想自己有多爱她。
一次整理:心软小机械 二次整理:花生和尚 三次整理:贝贝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